欄目類: |
全部文章 |
原創(chuàng) |
網(wǎng)評 |
視頻 |
行業(yè)新聞 |
投票調(diào)查 |
網(wǎng)友原創(chuàng) |
養(yǎng)生名人 |
有什么別有病
孩子三分鐘熱度啥原因
![byb.cn](images/lq_doc_line.gif)
[事件] 作者 :byb.cn 日期:2025-1-17 00:01
【byb.cn 】(來源:生命時報)“三分鐘熱度”啥原因 大腦發(fā)育自然階段 興趣不足常被打擾
《生命時報》 2024-12-31 第1861期 第10版
新玩具沒怎么玩就扔一邊了、繪本翻了幾頁就不看了、興趣班報了五六個都沒堅持下來……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干啥都是“三分鐘熱度”,這是怎么回事,應該如何糾正?
北京回龍觀醫(yī)院康復科藝術(shù)行為治療中心心理治療師李妲告訴《生命時報》記者,孩子做事不持久可能跟以下幾個因素有關(guān)。第一,年齡特性。兒童心理學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孩子年齡越小,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越短,越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影響。專注度會隨年齡增長、大腦發(fā)育而不斷提升,2~3歲的孩子專注力時間為10分鐘左右,5~6歲的孩子為15分鐘左右,7~10歲可達到20分鐘左右。第二,認知能力。兒童的認知能力還在不斷發(fā)展中,面對一項復雜的任務(wù)時,他們可能無法充分理解其長期價值或意義,因此容易在短時間內(nèi)失去興趣。第三,外在環(huán)境。現(xiàn)代社會提供了大量即時滿足的途徑,孩子們可能習慣于快速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,因此很難持續(xù)投入到需要長時間努力的任務(wù)中。另外,如果孩子做事情的時候總被打擾、經(jīng)常被嘮叨催促、長時間接觸電子屏幕等,專注力也會遭到破壞。
其實,孩子總是“三分鐘熱度”并不完全是壞事。孩子在找到真正熱愛的事物前,需要一定時間的探索和實踐的積累,通過不斷嘗試來確定自己喜歡的到底是什么?!叭昼姛岫取?,或?qū)Ω黜検挛餃\嘗輒止,可以幫助孩子打開一扇又一扇門,而最終通過哪扇門走得更遠,則需要更長期的考驗。此外,家長還可以利用孩子的這一特性,在他遇到負面事件或情緒時,采用注意力轉(zhuǎn)移法,讓其忘掉不愉快的事情。
家長要弄清楚孩子對事物“三分鐘熱度”的原因,是真的不喜歡,還是缺乏毅力。例如,孩子放棄了一樣東西,家長需要主動與孩子溝通,或通過觀察分析,判斷孩子為什么放棄、其中的堵點在哪兒,是這件事太過簡單、沒有挑戰(zhàn)性,讓孩子產(chǎn)生了無聊情緒,還是太難,孩子產(chǎn)生了畏難情緒。通過辨別,家長可以進一步判斷是否應該對孩子加以引導,是堅持下去還是放棄。此外,家長還要做到以下幾點。
多陪伴,少干預。孩子在玩耍或看書時,頻繁打擾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。建議家長默默陪伴,做安靜的旁觀者。要學會適當放手,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去探索和發(fā)現(xiàn),激發(fā)孩子的內(nèi)在動機,尊重孩子的選擇。
幫孩子學會如何面對困難和挑戰(zhàn)。若一件事過于有挑戰(zhàn)性,孩子很難體會到成就感與滿足感時,會產(chǎn)生一種習得性無助,導致他們沒有辦法專注地做好一件事。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,要想做好一件事,必然要經(jīng)歷一段枯燥,甚至艱難的瓶頸期,因此必須克服,而不是遇到困難都草率放棄。將大目標拆解成多個容易實現(xiàn)的小目標,可以讓孩子更有成就感,建立自信。
尊重孩子獨特性。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都有自己的優(yōu)點與特長。有的孩子喜歡安安靜靜地做手工、畫畫,有的喜歡運動,還有的喜歡音樂。在孩子專注某一領(lǐng)域時,家長要做的是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閃光點,不和別人攀比,言談中少一些“別人家的小孩”。
受訪專家:
北京回龍觀醫(yī)院康復科藝術(shù)行為治療中心心理治療師 李 妲
本報記者 張炳鈺《生命時報》 2024-12-31 第1861期 第10版
新玩具沒怎么玩就扔一邊了、繪本翻了幾頁就不看了、興趣班報了五六個都沒堅持下來……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干啥都是“三分鐘熱度”,這是怎么回事,應該如何糾正?
北京回龍觀醫(yī)院康復科藝術(shù)行為治療中心心理治療師李妲告訴《生命時報》記者,孩子做事不持久可能跟以下幾個因素有關(guān)。第一,年齡特性。兒童心理學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孩子年齡越小,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越短,越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影響。專注度會隨年齡增長、大腦發(fā)育而不斷提升,2~3歲的孩子專注力時間為10分鐘左右,5~6歲的孩子為15分鐘左右,7~10歲可達到20分鐘左右。第二,認知能力。兒童的認知能力還在不斷發(fā)展中,面對一項復雜的任務(wù)時,他們可能無法充分理解其長期價值或意義,因此容易在短時間內(nèi)失去興趣。第三,外在環(huán)境。現(xiàn)代社會提供了大量即時滿足的途徑,孩子們可能習慣于快速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,因此很難持續(xù)投入到需要長時間努力的任務(wù)中。另外,如果孩子做事情的時候總被打擾、經(jīng)常被嘮叨催促、長時間接觸電子屏幕等,專注力也會遭到破壞。
其實,孩子總是“三分鐘熱度”并不完全是壞事。孩子在找到真正熱愛的事物前,需要一定時間的探索和實踐的積累,通過不斷嘗試來確定自己喜歡的到底是什么?!叭昼姛岫取?,或?qū)Ω黜検挛餃\嘗輒止,可以幫助孩子打開一扇又一扇門,而最終通過哪扇門走得更遠,則需要更長期的考驗。此外,家長還可以利用孩子的這一特性,在他遇到負面事件或情緒時,采用注意力轉(zhuǎn)移法,讓其忘掉不愉快的事情。
家長要弄清楚孩子對事物“三分鐘熱度”的原因,是真的不喜歡,還是缺乏毅力。例如,孩子放棄了一樣東西,家長需要主動與孩子溝通,或通過觀察分析,判斷孩子為什么放棄、其中的堵點在哪兒,是這件事太過簡單、沒有挑戰(zhàn)性,讓孩子產(chǎn)生了無聊情緒,還是太難,孩子產(chǎn)生了畏難情緒。通過辨別,家長可以進一步判斷是否應該對孩子加以引導,是堅持下去還是放棄。此外,家長還要做到以下幾點。
多陪伴,少干預。孩子在玩耍或看書時,頻繁打擾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。建議家長默默陪伴,做安靜的旁觀者。要學會適當放手,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去探索和發(fā)現(xiàn),激發(fā)孩子的內(nèi)在動機,尊重孩子的選擇。
幫孩子學會如何面對困難和挑戰(zhàn)。若一件事過于有挑戰(zhàn)性,孩子很難體會到成就感與滿足感時,會產(chǎn)生一種習得性無助,導致他們沒有辦法專注地做好一件事。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,要想做好一件事,必然要經(jīng)歷一段枯燥,甚至艱難的瓶頸期,因此必須克服,而不是遇到困難都草率放棄。將大目標拆解成多個容易實現(xiàn)的小目標,可以讓孩子更有成就感,建立自信。
尊重孩子獨特性。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都有自己的優(yōu)點與特長。有的孩子喜歡安安靜靜地做手工、畫畫,有的喜歡運動,還有的喜歡音樂。在孩子專注某一領(lǐng)域時,家長要做的是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閃光點,不和別人攀比,言談中少一些“別人家的小孩”。
相關(guān)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(guān)文章>>
- [事件]上尿路結(jié)石多禍起腸道02-06
- [事件]中等強度運動最延壽02-06
- [事件]冬季老年人防摔知多少02-06
- [事件]老人的肺炎“靜悄悄”02-05
- [事件]分析心電圖預測糖尿病02-05
- [事件]帕金森患者多跳舞改善心情02-05
- [事件]喝酒多大便易失禁02-04
- [事件]排行中間的孩子最善合作02-04
最新文章
- [事件]上尿路結(jié)石多禍起腸道02-06
- [事件]中等強度運動最延壽02-06
- [事件]冬季老年人防摔知多少02-06
- [事件]老人的肺炎“靜悄悄”02-05
- [事件]分析心電圖預測糖尿病02-05
- [事件]帕金森患者多跳舞改善心情02-05
- [事件]喝酒多大便易失禁02-04
- [事件]排行中間的孩子最善合作02-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