欄目類: |
全部文章 |
原創(chuàng) |
網(wǎng)評 |
視頻 |
行業(yè)新聞 |
投票調(diào)查 |
網(wǎng)友原創(chuàng) |
養(yǎng)生名人 |
有什么別有病
- 關于開展上門經(jīng)絡調(diào)理服務的通知08-02
-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-09
- 別有病網(wǎng)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-02
娃說狠話未必是攻擊
[事件] 作者 :byb.cn 日期:2024-11-21 00:01
【byb.cn 】(來源:生命時報)不理解實際含義,家長憤怒反而強化 娃說狠話未必是攻擊
學齡前兒童出口傷人,往往是因為他們并不理解這些話的真正含義。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處于語言爆發(fā)期,會如饑似渴地吸收生活中遇到的新詞,并積極使用。在這個過程中,他們不太明白這些詞用得是否合適,也不太明白,同樣的詞用在不同的語境,是完全不一樣的效果。當偶然說出傷人的話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,家長會出現(xiàn)很強烈的情緒反應,他們會覺得自己掌握了一樣“武器”,有事沒事就會說一下,以顯示自己的力量。 對于幼兒口不擇言,家長不要過于緊張,也不必發(fā)脾氣,因為家長反應越大,孩子越是得意,反而會強化這種語言習慣。家長可以看著孩子的眼睛,用平靜的語氣,認真鄭重地告訴孩子這些話是不禮貌的。身教的作用永遠大于言傳,如果家庭成員之間經(jīng)常惡語相向,孩子就會模仿。
孩子上小學以后,在學校和集體生活中,會更好地理解和遵守人際交往的準則。如果孩子總是惡語傷人,不分對象,可能是因為個性原因,如攻擊性強或情緒管理能力弱,在遇到刺激性事件時條件反射性地做出反擊;也可能是因為無法辨別攻擊信號,例如將普通的玩笑視為侮辱,從而引發(fā)強烈的情緒反應。對待這樣的孩子,家長需要進行合理引導,要多陪伴,傾聽孩子的苦惱,可以采用游戲和角色扮演的方法,讓孩子學習換位思考,慢慢揣摩人際交往中的“分寸感”。必要時可以尋求心理專業(yè)人士的幫助,讓孩子學會基本的社交技能。如果孩子在學校一切正常,僅僅對家人說出傷人的話。那家長要反思一下,是否對孩子總是沒有原則的縱容和退讓,在孩子心里沒有樹立起家長的權威,這種情況在祖父母中很常見。平時父母批評教育時,祖父母總是去袒護孩子,結果遭到孩子惡語傷害的往往也是祖父母。
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,學業(yè)和人際壓力驟升,身體和大腦也在發(fā)生劇烈的變化,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,情緒不穩(wěn)定,言語和行為更容易沖動。在這個時期,父母首先要有思想準備,孩子很可能會說出冒犯的話,得允許孩子不那么“乖巧”。換個角度想,這正是孩子開始成為獨立的人的第一步。在這個階段,家長應該通過自己的行為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,避免使用攻擊性或貶低性的語言。家長盡量少嘮叨,不要拿孩子跟其他人比較。學會與孩子進行朋友般地溝通,幫助他們處理內(nèi)心的負面情緒,減少言語攻擊行為。
復旦大學上海醫(yī)學院精神衛(wèi)生學系講師 劉文娟
《生命時報》 2024-11-01 第1844期 第10版
學齡前兒童出口傷人,往往是因為他們并不理解這些話的真正含義。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處于語言爆發(fā)期,會如饑似渴地吸收生活中遇到的新詞,并積極使用。在這個過程中,他們不太明白這些詞用得是否合適,也不太明白,同樣的詞用在不同的語境,是完全不一樣的效果。當偶然說出傷人的話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,家長會出現(xiàn)很強烈的情緒反應,他們會覺得自己掌握了一樣“武器”,有事沒事就會說一下,以顯示自己的力量。 對于幼兒口不擇言,家長不要過于緊張,也不必發(fā)脾氣,因為家長反應越大,孩子越是得意,反而會強化這種語言習慣。家長可以看著孩子的眼睛,用平靜的語氣,認真鄭重地告訴孩子這些話是不禮貌的。身教的作用永遠大于言傳,如果家庭成員之間經(jīng)常惡語相向,孩子就會模仿。
孩子上小學以后,在學校和集體生活中,會更好地理解和遵守人際交往的準則。如果孩子總是惡語傷人,不分對象,可能是因為個性原因,如攻擊性強或情緒管理能力弱,在遇到刺激性事件時條件反射性地做出反擊;也可能是因為無法辨別攻擊信號,例如將普通的玩笑視為侮辱,從而引發(fā)強烈的情緒反應。對待這樣的孩子,家長需要進行合理引導,要多陪伴,傾聽孩子的苦惱,可以采用游戲和角色扮演的方法,讓孩子學習換位思考,慢慢揣摩人際交往中的“分寸感”。必要時可以尋求心理專業(yè)人士的幫助,讓孩子學會基本的社交技能。如果孩子在學校一切正常,僅僅對家人說出傷人的話。那家長要反思一下,是否對孩子總是沒有原則的縱容和退讓,在孩子心里沒有樹立起家長的權威,這種情況在祖父母中很常見。平時父母批評教育時,祖父母總是去袒護孩子,結果遭到孩子惡語傷害的往往也是祖父母。
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,學業(yè)和人際壓力驟升,身體和大腦也在發(fā)生劇烈的變化,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,情緒不穩(wěn)定,言語和行為更容易沖動。在這個時期,父母首先要有思想準備,孩子很可能會說出冒犯的話,得允許孩子不那么“乖巧”。換個角度想,這正是孩子開始成為獨立的人的第一步。在這個階段,家長應該通過自己的行為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,避免使用攻擊性或貶低性的語言。家長盡量少嘮叨,不要拿孩子跟其他人比較。學會與孩子進行朋友般地溝通,幫助他們處理內(nèi)心的負面情緒,減少言語攻擊行為。
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>>
- [事件]上尿路結石多禍起腸道02-06
- [事件]中等強度運動最延壽02-06
- [事件]冬季老年人防摔知多少02-06
- [事件]老人的肺炎“靜悄悄”02-05
- [事件]分析心電圖預測糖尿病02-05
- [事件]帕金森患者多跳舞改善心情02-05
- [事件]喝酒多大便易失禁02-04
- [事件]排行中間的孩子最善合作02-04
最新文章
- [事件]上尿路結石多禍起腸道02-06
- [事件]中等強度運動最延壽02-06
- [事件]冬季老年人防摔知多少02-06
- [事件]老人的肺炎“靜悄悄”02-05
- [事件]分析心電圖預測糖尿病02-05
- [事件]帕金森患者多跳舞改善心情02-05
- [事件]喝酒多大便易失禁02-04
- [事件]排行中間的孩子最善合作02-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