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-02
-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-09
- 別有病網(wǎng)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-02
調五臟多用升樞降三個方法
![byb.cn](images/lq_doc_line.gif)
【byb.cn 】(來源:生命時報)傳統(tǒng)中醫(yī)認為,“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”,意思是說,流動的水不會發(fā)臭,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腐爛。這說明,運動著的事物總能保持長久生命力。這個比喻用到我們的身體也一樣,人體的氣機(臟腑經絡等的功能活動)總是在“升、降、樞”循環(huán)往復,如果這個過程順暢,五臟六腑就調和安康。其實,想做到這點并不難,學會下面三個動作。
中國中醫(yī)科學院醫(yī)學實驗中心副研究員 代金剛 戴穎慧
升:上拍百會
百會穴位于頭頂部,前發(fā)際正中直上5寸(兩耳尖連線與頭正中線的交點)。百會是人體督脈、足太陽膀胱經、足少陽膽經、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厥陰肝經的交會穴,屬人體諸陽之會。中醫(yī)講,陽氣主升、主溫、主動。拍百會主要通過拍打這一動作刺激穴位,疏通經絡,促進清陽之氣上升,激發(fā)調動人體內陽氣,進而改善脫肛、胃下垂、子宮脫垂等下陷癥狀,而血隨氣升還能緩解頭暈、頭痛等腦供血不足的情況,使人保持神清氣爽、精神煥發(fā)的狀態(tài)。具體手法為:用手掌直接拍打頭頂,掌心對準百會穴處,以適當力度有震動感而不覺疼痛為宜,每次拍打30~60秒,上午拍打更佳。
樞:中揉腹
腹部居于人體中間位置,腎經、胃經、脾經、肝經均在腹部有循行,靠腹正中線由近及遠依次排開,肝膽脾胃大小腸等臟器也都位于腹部。五臟(除心肺)之經絡腧穴分布于此,六腑之器藏納于此,可見腹部是五臟六腑功能集中地,就像人體的十字路口,溝通上下、調節(jié)左右。唯有腹部這個交通樞紐暢通不擁堵,才能保證人體整個交通線路四通八達。而揉腹部一是通過接觸摩擦刺激部位腧穴、增強所屬經絡功能,各司其職、各為所用、通調五臟;二是六腑“以通為用,以降為順”,按照一定方向揉腹可加強六腑通降功能。具體手法為:掌心朝下,兩手掌疊放于腹部,以肚臍為中心劃圓,未進餐則順時針、逆時針方向各劃數(shù)十次,進餐后順時針方向數(shù)十次即可。
降:下跺腳
腳是人體第二心臟,許多通往全身各處的穴位,大都交匯在足部,如人體十二正經中足三陰經與足三陽經相交于足。因此,足雖位置居下,但其以經絡與全身各部相聯(lián)系。而且,足底全息圖理論(足底分布有與人體各個器官及部位對應的穴位點)也將足部與整個人體相關聯(lián)。跺腳的過程就是按摩足底穴位的過程。同時,下跺腳與上拍百會相呼應,一個升清陽,一個降濁陰。跺腳這個向下的瞬時動作因勢利導有助于引濁氣下行,加速水液代謝及毒素排出。具體方法為:將一只腳抬離地面15~20厘米,用力向下跺,以全腳掌著地,之后換另一只腳,如此左右腳快速交換跺,每天堅持30分鐘,以微微出汗為宜。老年人適當減小力度、放慢速度;患有下肢骨關節(jié)病者不宜做此動作。
- [事件]上尿路結石多禍起腸道02-06
- [事件]中等強度運動最延壽02-06
- [事件]冬季老年人防摔知多少02-06
- [事件]老人的肺炎“靜悄悄”02-05
- [事件]分析心電圖預測糖尿病02-05
- [事件]帕金森患者多跳舞改善心情02-05
- [事件]喝酒多大便易失禁02-04
- [事件]排行中間的孩子最善合作02-04
- [事件]上尿路結石多禍起腸道02-06
- [事件]中等強度運動最延壽02-06
- [事件]冬季老年人防摔知多少02-06
- [事件]老人的肺炎“靜悄悄”02-05
- [事件]分析心電圖預測糖尿病02-05
- [事件]帕金森患者多跳舞改善心情02-05
- [事件]喝酒多大便易失禁02-04
- [事件]排行中間的孩子最善合作02-04